阿根廷拒绝金砖背后的真正危机:个人议程与民粹政治压倒国家利益

时间:2019-09-17 03:35:04编辑:admin

阿根廷新任总统哈维尔·米莱自称“无政府资本主义者”,宣布阿根廷将不会加入金砖国家。鉴于他在竞选期间的明确立场,这一决定并不令人意外。然而,前后两届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的巨大转变,仍然让许多人感到无所适从。

有人因此对金砖国家及其未来发展给出了悲观的预言,但事实恰恰相反,阿根廷拒绝加入并不代表金砖国家的扩大将受到阻碍。

“金砖+”倡议依然火热。随着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这五个新成员的加入,全球许多南方国家对加入金砖大家庭表现出浓厚兴趣,甚至明确表示希望加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对阿根廷自己而言,拒绝加入金砖国家无疑是一次倒退。当前阿根廷通货膨胀率接近150%,40%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面对诸如此类的重大政治、经济与社会挑战,阿根廷失去了与既有合作伙伴加强关系、扩大与其他市场联系的“黄金机会”。“金砖+”国家约占世界GDP总量的27%,占世界人口的47%,拥有全球60%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也囊括了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和进口国在内。

如果阿根廷未来重新考虑其立场,“金砖+”体系仍将对阿根廷张开怀抱。然而,国内外政策的剧变可能将对国家及其社会产生不利影响,并导致其与其他国家的双边、多边关系紧张。

很多时候,一个国家的总体国策与其政府的具体政策是左右互搏的,需要仔细权衡:前者包含总体原则、规范和长期目标,立足于长远视角;后者则与卫生、教育、国防和社会正义等具体领域有关,往往立足于中短期的考量,受国内政治因素影响。

无论是左翼、右翼还是中间派,各个政治派别的代表都应当为国家的共同愿景而合作。至少,他们应该在指导国家前进的战略原则、目标和政策上找到共同点。如果连这样的共识都没有,国家就会被某些利益集团的议程所操纵,而这些议程未必始终符合中长期更广泛的国家利益。这种情况可能在国家的政治格局及权力分配机制内形成永久化的恶性循环。